1、 sub-QCIF 128×96
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使用Qcif(176×144)、CIF(352×288)、HALF D1(704×288)、D1
(704×576)等几种分辨率。
2、QCIF全称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.
3、CIF(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).
在H.323协议簇中,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.CIF = 352×288像素
(1) 电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家用录像系统(Video Home System,VHS)的分辨率,即352×288.
(2) 使用非隔行扫描(non-interlaced scan).
(3) 使用NTSC帧速率,电视图像的最大帧速率为30 000/1001≈29.97幅/秒.
(4) 使用1/2的PAL水平分辨率,即288线.
(5) 对亮度和两个色差信号(Y、Cb和Cr)分量分别进行编码,它们的取值范围同ITU-R BT.601.即黑色=16,白色=235,色差的最大值等于240,最小值等于16.下面为5种CIF 图像格式的参数说明.参数次序为“图象格式 亮度取样的象素个数(dx) 亮度取样的行数 (dy) 色度取样的象素个数(dx/2) 色度取样的行数(dy/2)”
市场接受CIF分辨率,主要理由有四点:
1、目前数码监控要求视频码流不能太高;
2、视频传输带宽也有限制;
3、使用HALF D1、D1分辨率可以提高清晰度,满足高质量的要求,但是以高码流为代价.
4、采用CIF分辨率,信噪比在32db以上,一般用户是可以接受的,但不是理想的视频图像质量.
4、4CIF 704×576 (即我们经常说的D1)
D1:480i格式(525i):720×576(480?)(水平480线,隔行扫描),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,525条垂直扫描线,483条可见垂直扫描线,4:3 或16:9,隔行/60Hz,行频为15.25KHz,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(704×576)
D2:480P格式(525p):720×576(480?)(水平480线,逐行扫描),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,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,525条垂直扫描线,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,4:3 或 16:9,分辨率为640×480(?),逐行/60Hz,行频为31.5KHz。
D3:1080i格式(1125i):1920×1080(水平1080线,隔行扫描),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,1125条垂直扫描线,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,16:9,分辨率为1920×1080,隔行/60Hz,行频为33.75KHz。
D4:720p格式(750p):1280×720(水平720线,逐行扫描),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,750条垂直扫描线,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,16:9,分辨率为1280×720,逐行/60Hz,行频为45KHz。
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,但是因为逐行扫描,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1080I(实际逐次540线)视觉效果更加清晰.不过个人感觉来说,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×1080的情况下,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,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,分辨率为1280×720p/60Hz,行频为45kHz
D5:1080p格式(1125p):1920×1080(水平1080线,逐行扫描),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,分辨率为1920×1080P/60Hz,行频为67.5KHZ. 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,1125条垂直扫描线,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,16:9,专业格式。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,而它的行频为67.5KHZ,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,25HZ和30HZ.电影是以每秒24幅的方式播放胶片的。以1080p/24Hz方式拍摄的数字图像可以无损失的传送到DLP/D-ILA等数字电影投影机上,以电影格式播放。1080p/24Hz是为电影准备的一种格式。如果采用1080p/25Hz格式拍摄高清晰度内容,则可以方便地将每一帧完整的1080p图像拆成两帧隔行扫描的1080i图像。这样1080p/25Hz格式就变成了1080i/50Hz的图像,方便应用于欧洲和中国这些原PAL制国家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。同理,1080p/30Hz上也可以在拍摄完毕后方便地转换为1080i/60Hz的图像,方便应用于美国ATS和日本ISDB等原NTSC制模拟电视国家。
5、DCIF:528×384
6、16CIF 1408×1152